發表時間: 2022-10-13 16:37:02
作者: 安徽厚德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瀏覽:
摘要: “送教下鄉”培訓承擔著鄉村教育質量提升與鄉村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功能與使命。構建科學有效的“送教下鄉”培訓管理體系是實現高質效培訓的樞紐與關鍵。本文基于提升鄉村教師課堂教學實踐能力基點, 研究構建可覆蓋“送教下鄉”全過程的“四六九”管理體系與模式, 包括四級管理體系、六步操作流程、九種工作機制, 明晰“送教下鄉”培訓管理的意義, 積累優質、系統的鄉村教師培訓資源, 提升鄉村學校的校本研修質量, 促進鄉村教師的專業成長。
關鍵詞:送教下鄉; 培訓管理體系; 鄉村教師; 專業成長
2015 年,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 年) 》, 指出: “發展鄉村教育, 教師是關鍵, 必須把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薄八徒滔锣l” 是“國培計劃” 項目中一項直擊課堂教學, 提升鄉村教師教學能力的繁重而又系統性的工程。如何保證培訓質效, 使培訓走向專業化? 這對“送教下鄉” 培訓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綜觀諸多“送教下鄉” 培訓, 大多只注重對課堂教學的指導, 缺乏對教師可持續發展的整體、系統的培養與管理; 培訓管理方式簡單, 評價角度單一, 缺少動態的、發展的、多元的管理過程設計, 致使培訓效果不明顯, 不利于教師個性化發展需求; 培訓管理缺乏專業性, 還存在隨意零散、“頭痛醫頭, 腳痛醫腳” 不成體系的指導與評價, 缺少深度研究。因此, 實施精細化與專業化的“送教下鄉” 培訓管理已成為提升鄉村教師專業成長的關鍵要素。
一、“送教下鄉” 培訓管理模式的建構在“送教下鄉” 培訓項目實施過程中, 永吉縣針對送培實施特點, 探索形成了有標準、有師資、有模式、有課程、有成果的“四六九” 送教下鄉培訓管理模式, 即構建四級管理體系, 實施六步操作流程, 建立九種工作機制, 并在“送教下鄉” 培訓中得以有效應用, 極大提升了鄉村教師的專業素養。
(一) 構建四級管理體系, 精組各類團隊
為保障“送教下鄉” 培訓管理有序, 執行有力, 我們科學構建如下四級管理體系, 精組各類團隊, 即項目領導團隊、項目執行團隊、項目管理團隊、項目送教團隊。
項目領導團隊, 包括教育局主管局長、業務科室人員及進修學校校長, 負責培訓項目的組織領導、督促檢查及保障。項目執行團隊, 包括進修學校校長、副校長, 負責培訓項目全面統籌規劃, 培訓項目申報、培訓方案制訂、培訓課程設計、培訓項目實施、培訓質量監控、項目跟蹤指導評估。項目管理團隊, 包括教研部、培訓部成員, 負責溝通協調相關部門、學校和送教團隊, 撰寫項目申報書、實施方案、自評報告以及培訓管理工具的開發。項目送教團隊, 包括教研員、基層學科骨干教師, 負責組建本學科送教團隊、制訂送教方案、實施專題講座; 負責送教實施過程中的跟蹤指導、培訓課程資源開發與建設, 集結匯編培訓成果, 資源共享管理。通過行政業務一盤棋, 實施分層直通式四級管理體系, 有力有效地推進送教下鄉培訓項目的實施。
(二) 實施六步操作流程, 精研具體做法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 實施六部操作流程, 即培訓需求調研、方案可行性論證、訓中滿意度測評、階段方案調整、訓后效果訪談、結束自評報告。
1. 培訓前定向式管理, 力求培訓起點是正確的。培訓前, 做到培訓需求調研、方案可行性論證的定向式管理。定向, 定的是“送教下鄉” 培訓項目的思路與方向。一是對方案設計的定向, 包括培訓需求調研、培訓主題確立、培訓課程設置、方案可行性論證等, 精準地判斷“缺什么” 和“送什么” 的問題, 為送教團隊把脈定向, 進行靶向式培訓。二是對組織安排的定向, 包括送教下鄉項目的執行方案、活動設計、實施模式、時間分配, 管理團隊都要整體規劃, 側重有度, 精準地解決“怎么送” 的問題,為送教團隊做好時間表、任務書、路線圖, 使培訓有序有效實施。
2. 培訓中跟蹤式管理, 力求培訓過程是適宜的。培訓中, 做到訓中滿意度測評、階段方案調整的跟蹤式管理。跟蹤, 跟的是“送教下鄉” 培訓項目的過程與質量。跟蹤過程要體現“兩全三看”?!皟扇?是全程全員, 全程是送教下鄉的全過程跟蹤, 全員是施訓者和受訓者的全員跟蹤?!叭础笔强磁嘤枌嵤┣闆r, 看學員滿意度, 看培訓成果。通過全方位、多層面地了解和檢驗送教團隊的培訓質效, 及時發現問題, 及時交流與指導, 對送教方案不斷調整與完善, 使過程指導和效果評價具有實效性, 做最科學、最適宜的培訓。
3. 培訓后評析式管理, 力求培訓終點是有效的。培訓后, 做到訓后效果訪談、結束自評報告的評析式管理。評析, 評論分析的是送教下鄉培訓項目的成果與問題。確立了“3+1” 管理模式: 一是對“三個層面的考核” 進行評析, 即“送教下鄉”結束后, 采用自評、他評、縣評相結合的方式, 對考核對象進行過程性與終結性的評析。二是對“一種形式的匯報” 進行評析, 即送教下鄉結束后, 送教團隊成員選擇現場匯報、視頻回放、主題論壇等某一種形式, 總結特色做法、梳理典型經驗、反思困惑問題。通過“3+1” 管理模式的有機整合, 綜合評價, 使評析更加有影有聲, 有理有據, 利于培訓的改進、鄉村教師的發展。
(三) 建立九種工作機制, 精細管理過程
“送教下鄉” 培訓管理過程就是培訓過程。作為專業的培訓者, 應站在提升鄉村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的角度去思考和設計, 建立與完善科學專業的培訓管理機制。
1. 協同實施機制。建立協同實施機制, 強調高校帶動、平臺支持、地方實施三方合力, 這種模式推動鄉村教師研修工作形成了“上連高校, 下接基層學?!?的協同機制, 構建了高校引領, 進修學校主導, 基層學校落地“三位一體” 的鄉村教師專業發展支持服務體系。我們與東北師范大學、吉林省教育學院、北華大學深度協同, 開展了鄉村教師的學科置換脫產研修、專題培訓、名師帶培等多個項目的研修活動, 精準對接永吉縣鄉村教師專業發展系列培訓項目, 推動鄉村教師研修走向高位和專業, 實現對鄉村教師的理念引領、知識引領與價值引領。
2. 任務驅動機制。建立任務驅動機制, 以任務職責規范、指導項目培訓實施。在送教下鄉培訓中, 制定了送教負責人、學科帶頭人、指導教師、基層學校、參培學員等職責分工, 明確“定職定責定標” 工作要求, 以此為“送教下鄉” 培訓項目實施指南, 按目標、有質效地推進培訓進程, 以實現鄉村教師的專業知識與專業能力的逐漸提升。
3. 工具開發機制。建立工具開發機制, 可以實現培訓的規范化、科學化和可持續改進。一是制定《學員管理制度》《考勤管理制度》《宣傳報道制度》《財務管理制度》等制度要求; 二是制做《“送教下鄉” 項目實施要求》《“送教下鄉” 項目實施各工作團隊職責一覽表》《學科“研課磨課” 說課表、觀察量表、研討記錄》等培訓工具, 引領和指導培訓項目專業化、高質效實施。
4. 跟蹤指導機制。建立跟蹤指導機制, 對送教下鄉培訓過程實時跟蹤, 及時指導。一是送教團隊對學員跟蹤指導, 確立實地跟蹤和網絡跟蹤兩種方式。實地跟蹤是指教研員在送教下鄉結束前, 完成對每個學員的跟蹤指導。網絡跟蹤是指送教學科“工作坊” 完成三方面的線上研修活動, 即發起主題研討, 進行答疑解惑, 開展研修成果交流。二是管理團隊對送教團隊跟蹤指導, 在送教下鄉的每個階段, 管理團隊深入各送教團隊, 以“課堂教學”為導向、“鄉村教師需求” 為契機、“問題解決” 為落腳點, 全程跟蹤指導送教團隊實施送培情況, 保證送教團隊的送培質效。
5. 總結交流機制。建立總結交流機制, 定期召開階段總結輔導會議, 實現二維交流。一是階段總結。組織送教團隊采取諸如說亮點、說模式、說故事、說案例等形式, 充分交流培訓特色、培訓成效、存在問題及今后設想, 各送教團隊認真梳理、詳細總結, 取長補短。二是階段輔導。針對下一階段工作, 就成果如何研發、送教注意事項等, 進行針對性輔導, 保證下階段送教減少盲目性, 促進送教團隊的送培質效不斷提高, 送培方式不斷完善。
6. 成果研發機制。建立成果研發機制, 以成果研發任務規范、引領培訓實施過程, 高標準研發成果。完成送教團隊成果研發“五個一”, 即一份高質量的培訓實施方案; 一次高水準的專題講座; 一篇有質量的培訓案例; 一份有創意的送教下鄉培訓與校本研修指導整合設計說明; 一份有價值的送教下鄉績效評估報告。通過對成果研發“五個一” 的有效運用, 提升了送教團隊指導鄉村教師的專業能力。
7. 宣傳激勵機制。建立宣傳激勵機制, 對送教過程及培訓成果實時跟蹤與捕捉, 及時宣傳激勵。通過文本宣傳、網絡宣傳、會議宣傳、入校宣傳等形式和渠道進行宣傳, 以梳理經驗、提升認識、取得支持; 同時, 利于鄉村教師進一步感受濃厚的研修氛圍, 增強鄉村教師的榮譽感, 提升職業尊嚴, 實現效益多元。
8. 考核評價機制。建立考核評價機制, 科學評價。以學員滿意度為標準, 通過匿名問卷、對話訪談、網絡測評等形式, 對參培學員、送教團隊和基層學校進行分層評價。
一是評價參培學員, 采取分層評價與反思評價相結合的方法。重點評價學員參培出勤情況, 對知識獲取、技能提升程度, 工作中行為有無改進, 工作績效是否有提高, 將評價結果納入學分管理。二是評價送教團隊, 采取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法。重點評價學員滿意度、方案落實、課程實施、過程管理, 結果是否有效, 將評價結果納入項目實施績效考核等級。三是評價基層學校, 采用跟蹤指導評價與回訪式評價相結合的方法。重點評價基層學校對學員參培支持力度情況、研課磨課環節整合校本研修實施情況、學員發展與校本研修成果對接情況, 將評價結果納入學校目標管理指標體系。
9. 服務保障機制。建立服務保障機制, 高水平服務管理。樹立一線情懷、實踐取向的服務意識, 為鄉村教師參培做好一站式服務。為解決工學矛盾問題, 在培訓時間安排上, 采取靈活調整和抵頂策略, 無須學生在現場的培訓課程, 利用學生不在校時間(雙休日和寒暑假) 進行; 為保障專業高效施培, 設有專門人員進行工具研發和專業操作, 節省大量時間, 提高管理質量; 財務管理做到??顚S? 保障專項資金的合理流動, 做好培訓授課、學員食宿等保障; 班主任幫助學員解決培訓中的諸多問題, 全程為學員做好最真誠的體貼與關愛式服務。
二、“送教下鄉” 培訓管理模式的實踐成效建立與完善“四六九” 送教下鄉培訓管理模式, 不僅促進了培訓走向成熟與專業, 也形成了優質、開放的培訓資源, 提升了校本研修質效, 從而推動鄉村教師專業成長走向快車道。
(一) 促進了鄉村教師的專業成長
以“提升鄉村教師課堂教學能力” 為核心的“四六九” 送教下鄉培訓管理模式, 指導送教團隊充分考慮不同鄉村、不同教師的實際情況, 找準課堂教學的突出問題, 以教學行為改進為基礎, 以教學能力提升為重點對鄉村教師進行系統的研課磨課、專業指導, 并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作用, 通過鄉村教師的自我診斷、自我反思、自我完善, 引領鄉村教師提升專業知識、專業能力, 使一批批鄉村教師快速成長起來, 促進了鄉村教師的專業發展。
(二) 積累了優質的鄉村教師培訓資源
多元立體的“四六九” 送教下鄉培訓管理體系, 創生了諸多優質的鄉村教師培訓資源。一是創生送教團隊的施訓經驗。通過訓前脫產研修、訓中研究指導、訓后總結提升等途徑, 促使送教團隊深度總結反思送教的方法策略、經驗問題等, 提高其專業施訓能力, 為縣域送教下鄉培訓可持續發展增強自身的“造血” 功能。二是創生參培學員課程資源。通過系統、專業的“送教下鄉” 培訓管理模式, 促使鄉村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設計與實施能力有了質的飛躍, 形成了諸如精品課、微故事和校本研修案例等2502 篇, 1200G 本土培訓資源包, 作為縣本培訓資源送到鄉村學校共享。編輯出版培訓特色經驗《“送教下鄉” 培訓視角下的教師研修》叢書3 套, 為鄉村學校培養本校培訓師和教學名師提供了直接的方法與路徑。
(三) 提升了鄉村學校的校本研修質量
“四六九” 送教下鄉培訓管理模式的運用, 不僅提升了鄉村教師培訓質效, 在鄉村學?!爸黝}式” “項目式” 等校本研修中也得以充分借鑒與運用, 如“各類團隊建設” “管理工具的開發和利用”“精品課的研磨” 等管理機制, 送教團隊成員入選吉林省《“國培計劃” 項目縣送教下鄉的培訓策略》一書的12 篇“典型經驗”, 直接為鄉村學校的校本研修提供可操作的方法策略, 使其能夠在借鑒、吸收中不斷創新校本研修模式, 提升校本研修質量, 從而使鄉村學校和鄉村教師真正發生變化, 實現管理效益最大化。
總之, 科學、專業的“送教下鄉” 培訓管理要貫穿培訓的全過程。培訓管理不僅是約束、是規矩、是制度, 更是交流、是指導、是促進; 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平臺與途徑, 是促進鄉村學校發展的服務器、催化劑, 更是實現鄉村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手段與保障。
作者:艾輝,吉林永吉縣教師進修學校高級教師
來源:吉林教育. 2022,(06),